中國制造擁有諸如廣闊的內陸發展腹地、完備的產業配套條件、巨大的消費市場支撐以及發憤圖強的制造業者等多方面優勢。中國制造可以用空間換時間,得以喘息,得以繼續發展。”世界經理人管理專家博主劉承元說道。
但是現在看來,制造業人才的短缺,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市場內需不足,迎來了疲軟期,這些競爭優勢并沒有得到很充分的利用,中國制造的前景不容樂觀。中國對美歐的貿易順差巨大,令美歐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華反傾銷措施不斷,貿易壁壘有增無減,這些都是“中國制造”面臨的難題。
學美國“科技+創新”
、盡可能讓產品承載高科技含量與創新能力,大家都知道這是“美國制造”最突出的核心競爭力。
其創新體系最大的特點是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讓市場來調節企業間的合作,企業的創新力發揮的更加充分,產品的科技含量更高。
2、注重實用性績效考核,通過個人英雄主義和管理創新來支撐整個企業。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特以及汽車大王亨利?福特,都是憑借一己之力頂起了整個行業。
學德國“技術+質量”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制造”曾被當時的“世界工廠”英國嗤之以鼻,而如今德國創造了無數知名品牌,更是早在兩年前便提出了“工業4.0計劃”。
1、有其特有的技師制度。德國前總統赫爾佐克曾說,“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師。”雖是極而言之,但也道出了高技能人才對德國實體經濟的特殊重要性。
2、德國技術具體體現在研究開發上,集中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領域,從而產生非凡的獨創性和獨特性。技師制度和研究開發中的獨創性是德國企業通常采用的兩種方法,也是德國經濟持久強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學日本“團隊+培訓”
1、注重集體,強調團隊。這是由日本民族的單一性造成的,日本企業強調團隊,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整個企業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讓整個企業內部的默契程度提高,達成一致性,從而使整個組織的效率最高。
每個員工都有可能參與到企業的各個工作環節里面,讓每個員工都加入到組織中,形成一種整體的配合和協作!他們講求團隊與組織整體的成功,講究為了組織整體而犧牲個體。